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2)******
戏曲艺术来自民间、成长于民间,生动展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以人民性为厚重底色,涵养着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戏曲在艺术形式、思想内容、表达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特色。作为在中国社会流传千载、广泛普及的文化载体,戏曲在赓续文脉、弘扬传统文化上的作用尤为突出,具有显著的传承性特征。
正是缘于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滋养,戏曲艺术才能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璀璨夺目。而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戏曲艺术进一步扎根中国大地,萃取传统文化精华,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夯实戏曲创新创造的文化根脉。
近来,国家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艺术学门类专业目录调整中的一大亮点是把戏曲与曲艺等传统艺术门类与一级学科并列,这在戏曲艺术发展史和戏曲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抓住契机,加快中国戏曲学派建设发展,拓展、丰富和完善戏曲艺术知识体系,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将戏曲内涵总结好梳理好,将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好展示好。强调戏曲艺术的文化根脉和民族特性,不是故步自封、盲目排外,而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戏曲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更好彰显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立足艺术特质,推进守正创新
戏曲艺术包容万端、自成体系、雅俗共赏,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典范。研究和发展戏曲艺术,要立足艺术本体,探寻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内在规定性,进而以守正创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
戏曲艺术合歌舞、说唱、滑稽戏于一处,熔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于一炉,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汇时间艺术、空间艺术于一体,建立起以舞台表演为核心的复合演剧体系,在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中综合程度最高。戏曲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最主要、最突出的在于虚拟性,对舞台时空的处理简洁灵动,极力追求神似而不一味追求形似,极大增强了艺术内涵和感染力,形成了具有中国人审美特性的舞台艺术风格。高度的程式性是戏曲艺术又一个显著特质,它是反映生活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将生活动作加以合理的抽象概括,赋予舞台表演规范化的格式,并由此延展至其他各个方面,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规制。
第六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举行“台味”十足******
中新社深圳1月8日电 题:第六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举行“台味”十足
作者 朱族英
来自台湾阿里山的云雾高山茶、精心雕刻裁剪的金狗毛蕨纸质扩香纸、产自台湾的桧木筷子礼盒、遵循古法制墨工艺的台湾手工松烟墨条……1月6日至8日,第六届台湾创艺生活节在深圳举行。现场,近30家企业携带特色好物及文创新品亮相。
深圳市光明区台商协会秘书长张家豪在展位上向市民介绍金门高粱酒。“金门高粱酒在大陆也小有名气,这次现场展出不同包装的金门高粱酒,代表不同年份,各具收藏价值,希望让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台湾的酒文化。”张家豪说。
“犀牛小强”创始人林莛埸在展位上介绍文创IP“犀牛小强”背后的故事。林莛埸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创艺生活节,‘犀牛小强’是自主设计的文创IP,它的犀牛角是破碎的,身上也有疤痕存在。想以此比喻创业者即使比较艰辛,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依旧负重前行,不言弃。”
能跟大陆的朋友分享更多文创IP和创业经验,是林莛埸参加创艺生活节的动力。他表示,对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而言,创艺生活节不仅提供了分享文创好物的平台,也能够分享两岸文化,增加更多互动和交流。
提到台湾美食点心,太阳饼、凤梨酥的身影必不可少。“欢迎了解台湾百年老字号陈允宝泉的太阳饼、凤梨酥。”在陈允宝泉的展位上,展位负责人高志明向路过的观众介绍这款点心的百年传承之路。高志明表示,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此次生活节带来台中特色太阳饼,能够让大家在春节前补货多一个选择,同时希望更多人了解到台湾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
作为创艺生活节的常客,台北市工业设计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吴昊洵称,每年参加创艺生活节,都会由协会的设计师带来不同的台湾文创产品。今年则带来了桧木筷子礼盒、金狗毛蕨纸质扩香纸、带有美好祝愿的金属书签等。
吴昊洵说:“年轻人需要互相了解两岸的发展趋势,此前,我们都会带许多年轻的台湾设计师到大陆,跟大陆的年轻设计师们交流,擦出火花,带来更多原创性的文创产品、工业设计作品等。”
据悉,该活动以艺术、文化、展览、音乐、运动等元素搭建起深台两地交流交往平台。今年的台湾创艺生活节重新回归线下模式,设立台湾特色农产品、美食、文创展位,为台湾特色美食、文创精品的展示开拓空间,拉近深台民众距离、促进民间交流。(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